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保健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498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784/R
邮发代号: 82-189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768.00
杂志荣誉 被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 国际刊号:1674-4985
- 国内刊号:11-5784/R
- 出版周期:旬刊
-
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城乡差异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0~60岁健康女性体检者中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371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并测量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除糖尿病患者外,均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服糖后2h血糖.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作者:李永华;刘英 刊期: 2011- 20
-
85760例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丹阳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方法根据,对35~59周岁的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从问卷调查到常规进行乳腺检查、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对宫颈重度糜烂、宫颈明显接触性出血、宫颈赘生物等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乳腺肿块进一步行乳腺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妇女乳腺增生患病人数44284例,患病率51.63%占首位,其它按患病率高低依次为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
作者:孔林花 刊期: 2011- 20
-
院前急救偏瘫患者气管异物一例分析
中风偏瘫患者大脑及气管机能均有所衰退,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反射迟钝、咀嚼肌无力、吞咽肌群不协调,在进硬质食物时多不易嚼碎,如进食速度太快、过猛,进食过程中精力分散、说话或咳嗽等均易使食物卡在喉部或滑入气管,引发喉或气管阻塞,甚至导致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应积极抢救.本市120曾对一例中风偏瘫发生气管异物的患者进行救治,现介绍如下.......
作者:方仁;沈爱华 刊期: 2011- 20
动态资讯
- 1 赤芍茵陈蒿汤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50例临床观察
- 2 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研究
- 3 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度呼吸道烧伤40例分析
- 4 口腔修复合金材料的理化特性及临床应用评价
- 5 低剂量及高剂量华法令患者各1例
- 6 孕妇学校开展拉玛泽教育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7 婴幼儿肛周脓肿预见性护理
- 8 甲硝唑在临床的新应用
- 9 洗胃中的护理程序应用体会
-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收缩压变异度与住院情况
- 11 盐酸林可霉素致伪膜性肠炎1例
- 12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进展
- 13 微创双锁定板治疗schatzkerⅤ型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 14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 15 城市老年贫血现状及病因分析
- 16 脓肿型乳腺炎的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分析
- 17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 18 循证护理在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 19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 20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易感因素与预防